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华饮食文化:座次与进食礼仪

2021-07-01 16:3596820

  

 

据《仪礼》载,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其次是南向坐;再其次是北向坐;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


《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时曾两度下令,都是为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礼仪。


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的说法


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名著《日知录》里纳出这么一个结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由此可以看出《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主人坐什么位置,客人坐什么位子,都有严格规定,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意思是与今天的侍从差不多。司马迁之所以不惜笔墨一一写出每个人的座次,就是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


以东向为尊,在史书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井陉之战,韩信浮虏广武君李左车,请他东向坐,韩信对面施礼救。《史记·武安侯列传》载田蚡“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田蚡以为自己是丞相,不可因为哥哥在场而申私敬,免得屈辱了丞相之尊。《史记·周勃世家》载周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自居东向的座位,很不客气地跟儒生们谈话。《汉书·王陵传》载项羽取王陵母置军中,王陵的使者来,项羽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打算用对王母的这种礼遇来招降王陵。



进食礼仪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此列举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餐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食案,以免不慎掉落食物弄脏坐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做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骰,客不虚口。”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


“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


“共饭不泽手”,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歌”,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像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发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可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看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喔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像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歌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撕;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礼仪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


当代的中国人,都多多少少继承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未完待续……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谷雨·养生|饮食宜清淡温和,晨起要开窗换气,可多按揉这个穴位
今迎谷雨,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后寒气渐散,湿气渐重,人也易感外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内科朱文伟主任医师指出,谷雨养生既要顺应春生之气,为盛夏蓄

0评论2025-04-278

从“吃”入手,这里将有四季三餐沉浸式中医药养生文化传播
作为浦东新区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提升行动项目,中医养生的 “三餐四季”-治未病走进社区长者食堂今天在高桥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启动。市第七人民医院以社区长者食堂为据点,从“吃”入手开展四季三餐沉浸式中医药养生文

0评论2025-04-27344

多维创新升级 碧生源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茶饮新体验
当下自我调养意识觉醒,生活品质追求攀升,健康与便捷成消费关键。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健康与方便的消费升级需求,碧生源对旗下保健茶进行了全方位的多维升级,从原料到工艺,再到使用体验,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只为给

0评论2025-04-23231

老年人饮食有“八好”,护佑健康更长寿,转给家里长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营养的需求和消化吸收能力也发生了变化。中医饮食调护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养生方式,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对于促进老年健康

0评论2025-04-2119

实用收藏!9种不同体质的养生食补法
易感冒的气虚质、喜暖怕冷的阳虚质、怕热不怕冷的阴虚质、爱长痘的湿热质、体型肥胖的痰湿质……你是哪种体质特点?进补养生各有宜忌,有什么合适的食补药膳?实用养生宜忌食谱,参考试试。(中国中医)

0评论2025-04-2120

谷雨养生:与春末的健康之约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于春夏之交。常说“雨水生百谷”,谷雨前后气温回升快,早晚温差大,雨量开始增加,湿气大。越是如此变换,养生越要注意柔和适度,这样才能固住健康、平稳过渡。01谷雨养生原则● 调

0评论2025-04-21347

春季养肾正当时:顺应天时,巧用“作息+饮食”!
每年春季,肾病门诊量也会随之增长,蛋白尿反复、水肿加重等问题发生率较高。今天,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中医科汤璐敏副主任医师来解析春季肾病特点,提供实用调养方案。肾病为何易反复风邪袭表,水肿易发春季主风,风性

0评论2025-04-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