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华饮食文化:座次与进食礼仪

2021-07-01 16:3596820

  

 

据《仪礼》载,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其次是南向坐;再其次是北向坐;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


《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时曾两度下令,都是为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礼仪。


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的说法


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名著《日知录》里纳出这么一个结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由此可以看出《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主人坐什么位置,客人坐什么位子,都有严格规定,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意思是与今天的侍从差不多。司马迁之所以不惜笔墨一一写出每个人的座次,就是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


以东向为尊,在史书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井陉之战,韩信浮虏广武君李左车,请他东向坐,韩信对面施礼救。《史记·武安侯列传》载田蚡“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田蚡以为自己是丞相,不可因为哥哥在场而申私敬,免得屈辱了丞相之尊。《史记·周勃世家》载周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自居东向的座位,很不客气地跟儒生们谈话。《汉书·王陵传》载项羽取王陵母置军中,王陵的使者来,项羽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打算用对王母的这种礼遇来招降王陵。



进食礼仪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此列举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餐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食案,以免不慎掉落食物弄脏坐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做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谢,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骰,客不虚口。”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


“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


“共饭不泽手”,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歌”,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像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发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可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看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喔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像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歌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撕;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礼仪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


当代的中国人,都多多少少继承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未完待续……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掉秤迅速的生酮饮食 会加速器官衰老?|科技观察
为了快速减重,于兰选择七天生酮食谱,据其他博主介绍,严格执行可以掉10斤左右。“我执行得还是挺彻底的,过程也不是很痛苦,就是不能喝奶卡有点不适应。”于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在戒掉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第七天

0评论2025-06-18458

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饮食口味里的风土人情(看台人语)
在美食纪录片这条拥挤的赛道上,食物和地域的关系,食材和人物的故事,似乎已经被“吃干榨净”。怎么拍才能调动观众味蕾,避免老生常谈,挑战不小。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尝试从“酸甜苦辣咸”加上“鲜臭麻”几种口

0评论2025-06-18140

厨电新物种到厨房中国方案:饮食文化与烹饪科技的跨时空变革
提到厨房,大多数人第一认知是美食。提到厨电,更多人第一反应是烹饪美食。提到方太,许多人第一评价是高端厨电品牌。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家电圈发现,很多人对于厨房、厨电和方太的认知,看似很简单!不过,回望五千

0评论2025-06-18364

你以为的清淡饮食都错了,不同人的清淡饮食不一样
淡饮食,很多时候是在生病后来自医生或者家人的嘱咐,让病人更好地恢复。但是大家对着清淡饮食有着各种不一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喝粥最清淡,粥配小菜就是一顿;有人认为只要少油少盐,多吃蔬菜水果,就是在进行清淡饮

0评论2025-06-16142

科学的饮食,健康的基础
我国如今国泰民安,民众丰衣足食。可是营养学家却一直认为我国民众的营养有问题。总体的说法是 “某些营养素的过剩与不足并存”,即总热量与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而维生素与某些矿物质摄入不足。医学界亦认为这与一

0评论2025-06-16142

“四文四化”培育东坡饮食文化特色人才
东坡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是东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自升格挂牌之日起,就把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底色,陆续开办旅游酒店烹饪专业,开设“东坡茶艺”“东坡美食”课程,先后

0评论2025-06-16157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医生表示:中医不提倡吃寒凉的食物山楂玉桂苹果、桂圆红枣米浆、茯苓薏仁……自中药饮品、中药面包等所谓的“中药食品”火出圈之后,某网红品牌让“草本冰淇淋”成为了社交媒体新宠。

0评论2025-06-16148

年轻人养生以食为补古法健身对抗久坐肥胖
养生人群逐渐年轻化,社交平台上,“养生食谱、中医养生、节气养生”等话题讨论踊跃。当代年轻人将“以食为补”视为养生核心,通过传统煲汤、养生茶滋补身心;在运动健身方面,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

0评论2025-06-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