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而吃动平衡、营养均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黄帝内经》开篇就已经提出“食饮有节”,那么该如何“有节”呢?
一、调节饮食结构
健康饮食要求营养均衡。
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这七大类,所以建议每天多吃几种食材,“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要五色五味、搭配丰富,力求营养均衡。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从前不大相同了,不少老年人耳熟能详的菜色,年轻人却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一点表现在主食上就是谷物摄入不足。
人们普遍地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纠结于吃荤还是吃素更养生,可偏偏忽视了饮食结构的“地基”——主食。
日常餐桌上只有精制的米面,谷物粗粮摄入量越来越少,甚至还有人认为碳水化合物就是谷物,完全忽视了“五谷为养”。
谷物是指植物的种子,为了繁育下一代,植物都把最好的营养输送给了种子,因此以谷物为主食,可以高效地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所以现代营养膳食指南特别强调要适量吃谷物,比如:小麦、小米、大豆等,这样更容易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二、注意饮食节制
评价饮食有没有节制,不是靠一个衡量所有人的固定标准,事实上,也根本不存在能衡量所有的标准,就像母鸡一餐吃一把米,大象一餐却要吃掉一整筐的东西,难道我们能说是大象饮食没有节制吗?
如何评价饮食有没有节制,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体重。
超重的人正是没有做到吃动平衡,难以克制贪吃的欲念,因此,饮食健康一定要以吃动平衡为第一原则。
你的身体消耗多少你就应该补充多少,“大饱伤脾”,吃得太多,劳伤肠胃,过剩的营养就会变成毒,伤肝伤肾,导致肥胖,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消化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甚至慢性心理疾病埋下病根;饮食过少供不应求,透支身体迟早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饮食要与年龄、性别的需求相平衡。
除了食量之外,对食品的选择也要有节制,不能只吃爱吃、好吃的东西,对于不爱吃、但有必要的食物也必须保证一定量的摄入,比如要尽量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少吃冷食、腌制食品;尤其要节制油腻食物,多用蒸、煮、炖、淖,少用炒、煎、炸、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