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食物系统涵盖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多个环节和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中方立场》也提到,中国积极引领食物系统转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近年来,面对 国内外复杂形势、新的挑战与机遇,我国以大食物观为指导,正在加快食物系统向更健康、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创造出中国式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1月1日至3日,以“未来食物 引领未来城市”为主题的2024良食大会于浙江杭州成功举办。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食物系统向可持续健康转型之路,大会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网等十余家权威媒体对大会进行了报道。
开幕式,精彩纷呈
大会开幕式上,众多嘉宾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出席并致辞。良食发起人简艺强调了大会对于推动食物系统变革的重要意义;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田根宁表达了对大会的支持与期待;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江山舞提及大会在城市发展与食物系统研究结合方面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与食品安全司司长Francesco Branca指出可持续健康饮食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关键影响;良食理事乔凌阐述了国际慢食协会在倡导健康饮食文化方面的理念,国务院参事于康震也在开幕式上发言,对大会主题表示高度认可,并提出对我国食物系统发展的展望。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年度最佳实践案例的“荣誉时刻”环节。2024年,良食-食物系统转型中国行动平台收到了涵盖从农场到餐桌符合良食倡议的多个申报案例。参与申报的单位涉及农业生产、食品品牌、技术创新、和食物教育等多个领域。经过初筛、回访、案例概览撰写和专家评审等环节,1家企业荣获年度最佳实践案例,7个案例被评选为年度食物远见案例。此外,还有10个案例获评年度食物友好案例。其中,“年度最佳实践案例”旨在表彰那些在《良食倡议》八大原则中进行开创性探索并取得杰出成果的机构。他们的实践不仅成功实现了从零到一的创新突破,更在推动中国可持续食物系统转型中树立了示范典范,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年度食物远见案例”旨在表彰在《良食倡议》方面展现出激励人心的创新实践的机构,他们宽广的视野,在中国大地上为可持续健康食物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年度食物友好案例”用于肯定那些坚定践行《良食倡议》的机构,他们展现出无限潜力,能够推动更多个人和团体加入食物系统转型的行动。
大会围绕可持续健康饮食如何促进中国健康、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这一主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教授Walter C. Willett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为全球人口提供可持续健康饮食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食物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模式,应注重营养均衡、减少食物浪费,并倡导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这是实现全球人口健康饮食的可行途径之一。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李铎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可持续健康饮食指导原则》进行解析,详细阐述了其在指导全球健康饮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应依据科学原则制定饮食策略,以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程义勇在演讲中表示,东方饮食是自然与文明孕育的营养之果,其丰富的食材种类和独特的烹饪方式蕴含着深厚的营养智慧,值得深入挖掘和传承,对于提升全球健康饮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良食执行长侯兵提出良食行动旨在推动中国可持续健康饮食发展,通过多方合作与创新实践,引导公众形成可持续健康的饮食习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陈志钢强调推动中国城市居民膳食革命的紧迫性,指出应加强饮食教育、优化食品供应体系,以改善城市居民的膳食结构。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全球首席执行官Philip Lymbery认为可持续健康饮食与动物福利密切相关,提升动物福利有助于生产更健康、可持续的食物,进而推动整个食物系统的良性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食物首席科学家Brent Loken分享了推动可持续健康饮食的国际实践经验,强调跨领域合作和创新技术应用在实现食物系统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性。联合国基金会粮食与气候项目主任Lasse Bruun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食物系统与气候之间的紧密联系,倡导在可持续健康饮食推广中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实现两者协同发展。
随后的两个圆桌讨论环节分别由良食理事古永锵、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彬彬主持。在讨论中,专家们就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对健康膳食推广的挑战、如何建立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李铎提出应加强科研成果向公众的转化,让更多人了解科学饮食知识;程义勇认为传承和创新东方饮食文化是关键,要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健康理念;陈志钢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协同合作,共同推动膳食革命;Philip Lymbery呼吁关注动物福利在食物系统中的重要性,从源头保障食物的可持续性;Lasse Bruun则表示国际经验分享与合作有助于中国更快地实现食物系统可持续健康转型。
未来食物:让人人享有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