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止在于品质,也在乎于文化。文化是最好的“下酒菜”,品位岁月和历史的韵味…
酱香型白酒对于许多爱酒者而言,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飘香美酒的背后刻着深厚的酒文化烙印。正可谓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升腾出的是千古情怀。
所谓“一杯酒里有一个世界”,好酒不是那么好酿的。从工艺、原料、时间、存储、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来考量,酱酒,无愧“鬼斧神工”之作。
01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包含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酒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酿造工艺包含着众多的技艺美和文化美,其意义早已随着时间的沉淀变得异常珍贵。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有七大名酒入选,列归在传统工艺一项,这其中就包含贵州茅台酒(酱香酒)酿制技艺。
02 地域文化
茅台镇四面环山,一水中流,形成了空气湿度适中、风速小、日照短、霜期短、温差小的特殊自然环境,被誉为酿造美酒的“风水宝地”。
酿酒的水源中含有钾、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连同气候、土壤、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群,都对酱香酒独特风味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实践证明:离开了茅台镇,就产不出酱香酒。
03 种植文化
酱酒诱人的芳香, 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金灿灿的小麦在西南大地翩翩起舞间开始酝酿。
高粱与小麦的生长特性注定了其在贵州的深度繁育,从海拔300米的东北部到海拔2000多米的西北部都出现了大面积的种植,种植历史延续至今,而高粱和小麦,更是以美酒的形式给这片土地以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