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丨探析《红楼梦》中的清代茶文化

   2021-08-20 62270
导读

泱泱华夏大地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日久天长地饮茶中衍生了独特的茶文化,也有了许多关于茶的人生思考,如:佛能涤心,茶能涤性。茶文化不仅是我国物质丰富的体现,也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精神丰富的体现,

  

泱泱华夏大地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日久天长地饮茶中衍生了独特的茶文化,也有了许多关于茶的人生思考,如:佛能涤心,茶能涤性。




茶文化不仅是我国物质丰富的体现,也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精神丰富的体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饮茶、品茶依旧是一项拥有高雅情操的艺术活动。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这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对于茶的描述。


《红楼梦》作为清朝时期诞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而在书中又是怎样描绘了传承四千多年的茶文化呢?


一、茶文化


1、茶文化的主要内涵


要提及茶文化,首先要提到的是它的载体——茶。在歌曲《采茶纪》中有一句歌词提到:“年年又岁岁复年年,官茶重赋税高”。




可见在茶文化发扬光大前,它首先是一种农作物,一种劳动成果,是茶农们生活的来源。


这时候的茶文化,只停留在物质文明时期。


而茶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是因为其本质在精神文明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也就是由饮茶变为品茶的过程。


由此可见,茶文化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结合,最终通过茶艺的方式表现出来。


中国的茶文化主要讲究的是——茶道。而茶道内容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此五者,缺一不可。


为此,中国茶道主要经过了煎茶、点茶、泡茶三个过程。




2、茶文化的主要特征


任何一种文化都一定具有同一个属性——历史性。在这个时代所蓬勃发展的文化,在另一个时代却有消弭之意,时代不同,用途、意义都不同。


茶文化亦然,譬如在汉朝时期,茶叶是一种“滋补品”,专门供给佛教坐禅之用,可到了隋朝,人人皆可饮茶,又到了唐朝,人一日不可无茶,再到清朝,人们已经开始用茶进行贸易了,及至现代,茶文化与现代经济、科技等相融合,使茶文化转而又以一种新的形态方式呈现。


由此可见,茶文化便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茶功能的转变孕育而成的,历史性、时代性也是其本身的特点与魅力。


再者,茶文化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体现方式,在茶叶的品质、种类上,在饮茶的方式、习俗上,在地区的生活习惯、经济实力上都有不同的体现。


因此,泱泱中华大地,实则千万种不同的茶文化,这就是茶文化的地区性。


茶叶作为商品经济,随着不断在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茶文化也逐渐走向国际,源生于中国古代的茶文化,经过不断地演变。




有了:英国茶文化、韩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等等,北京国际茶城的成立,正是为了将具有国际性的茶文化以此持续发扬。


3、茶文化的历史演变


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大帝作为农业的“开创者”,茶叶作为自然农业的产物,自然将起源归咎于神农氏。


及到西周之时,茶叶、花蜜等其他珍贵的农业产品作纳贡之用,交于周武王,这在《华阳国志》中都有详细记载,甚至已经有专门的茶园。


秦汉时期,又称为茶文化启蒙时期。东汉时期,茶并非作为饮品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是作药材之用,华佗的《食经》就记载了茶的药学价值。


西汉时,出现了第一个“茶陵”——茶的主要产地湖南。茶作为饮品是从三国时期开始,最早的一张茶饼的制作和饮用方法都出自此时,直至秦国统一后,茶文化从巴蜀之地传播开来,成为日常的饮用品。




宋元时期,茶文化的进步开始变得快速起来,南宋时期的临安,群英荟萃,人民交集,出现了茶肆,即茶馆。茶馆的出现,标志着茶文化的成熟。


清代,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地方。据史料记载,清朝的皇帝及其他皇室成员都极爱喝茶,甚至到了嗜茶的地步。


“帝王嗜茶,茶为国饮”由此可见茶文化从皇室大臣开始发展,最终影响了整个国家。


再者,清代时期茶文化的分布变得极其广泛,在离天子遥远的边区少数民族,都得到了茶文化的拓展,由此出现了奶茶、乳茶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在国际市场上,茶文化扩大了在世界的影响力。唐朝作为文化交流的顶峰时期,茶文化就是在那个时期传出大陆,到达朝鲜、日本等国家,后来又影响到欧洲的一些国家。


清代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之后,遭到外国帝国主义的侵袭,茶文化随之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以及丧权辱国条约的赔偿品。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72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