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盛夏饮食养生:多吃姜,少喝冷饮

2021-06-28 15:4262760

  

 

“骄阳渐近暑徘徊,


一夜生阴夏九来。”


夏至过后,阴气渐长,阳气渐衰。


按阴阳消长原理,


五月是炎热天气之极,


夏至后气候应该从高温逐渐降至低温。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俞致贞《睡莲》


虽然夏至“一阴始生”,白天开始变短,但由于地面接收热量的积累效应,炎热天气继续加剧,到一个月后的大暑才热到顶点。由此可见天文历法学的“夏至”与气象学的“盛夏”并不同步。


冬季有“数九歌”,夏季也有。“夏九九”从夏至开始数,每9天为一个九。其中,以“三九”、“四九”为全年最炎热之时。


值此炎炎夏日,起居饮食养生当以消夏避暑为宜,所以人们习惯开空调叹冷气,常吃清热消暑食品,尤其喜欢吃冷冻果瓜及冻饮料、雪糕等。


殊不知,这是一种坏习惯。


长期吹空调,吃冷食,


完全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养生之道,


时刻削弱我们体内温热的阳气。


多吃冷食为何会伤“阳”?原因是,我们无论吃什么食物,在被消化之前,都必须要和体温等温。只有达到这个温度,身体里的生物酶、消化酶才开始工作,才能消化食物。如果低于这个温度,消化酶就难以工作了。冷食下肚,身体就要不断消耗能量来加热食物,帮助消化。冷食吃得越多,人体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而这些能量,正是人体之“阳”。


如果一个人身体强壮,正气十足,偶尔吃点冷食尚无大碍。但如果一个人本来正气就不足,还要经常吃冷食,必然消耗能量,令身体更虚。


因此,夏日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多吃姜等暖胃祛湿食物,


少吃冷食。


有人说,


盛夏炎热,姜性温热,


盛夏吃姜岂不是越吃越热火上加油?



容漱石《荔枝小鸟》


非也。盛夏虽热,但人体只是体表热。《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夏天阳气充沛,万物生机勃勃,草木茂盛,果实累累。此时人体的阳气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样,自内而外散发到体表。故《伤寒论》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至小暑、大暑、三伏天之时,人体“表热里寒”更分明。孙思邈说:“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


正因为盛夏体内有“伏阴”,胃中虚冷,所以人体最常见的毛病就是湿气犯脾,寒气犯胃,导致消化不良,拉肚子等。


而对付体内“伏阴”及胃寒胃虚,最好的食疗方法就是多吃姜。



八大山人《荷花图》


生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同时也是也是药材。《名医别录》说:“(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脏),……止呕吐,除风寒邪热。”


吃姜,首先可以消除体内的“伏阴”。“伏阴”用中医解释,其实就是一种“寒气”。而生姜因为辛温发散,升阳助阳,所以能深入体内,将那些潜伏在体内的寒气驱逐出去。夏天吃姜最好不要去掉皮,那样驱寒的效果更好。


其次,吃姜可以健脾祛湿。夏天闷热,最易生湿。人体的脾尤其容易被湿邪所困。湿为阴邪,要祛湿,必须是温性的食物或药物。而生姜性温,正好能解湿邪困脾。


再者,吃姜可以治胃寒。生姜性味辛温,有驱风散寒,温中暖胃的作用。可以用生姜煮汤喝,也可以在炒菜时加入生姜。


正因吃姜好处多,民间有句养生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实内含奥妙。



齐白石《萝卜青菜》


“冬吃萝卜”的道理和“夏吃姜”一样,冬天人体是表寒里热。经常吃火锅,吃温热食物,便导致“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而萝卜性凉,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之效,正好能解胃中烦热。


民间还有谚语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每日吃上几片生姜,既能顺应夏季阳气的升发,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春夏养阳”的原则,又能健脾祛湿,温中暖胃。


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不仅夏天应多吃姜,一年四季也要吃姜,因为现在脾胃虚寒已成普遍现象。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出了问题,便会连累其他脏腑,因此必须要保护好。


此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夜不吃姜”,这种说法有没道理?


古代医家认为:“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食。”意思是生姜性辛温,主发散,能升阳助阳。而人体的自然规律是白天“开发”,夜间“收敛”。如果夜晚吃姜,就违背了自然规律。


现代医家也认为,夜晚上床前吃姜,会刺激神经,使人过度兴奋,不仅影响睡眠,还会伤肾及影响心脏功能。


正因如此,


民间又有“下床姜”之说,


即最好是早上起来时吃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掉秤迅速的生酮饮食 会加速器官衰老?|科技观察
为了快速减重,于兰选择七天生酮食谱,据其他博主介绍,严格执行可以掉10斤左右。“我执行得还是挺彻底的,过程也不是很痛苦,就是不能喝奶卡有点不适应。”于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在戒掉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第七天

0评论2025-06-18458

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饮食口味里的风土人情(看台人语)
在美食纪录片这条拥挤的赛道上,食物和地域的关系,食材和人物的故事,似乎已经被“吃干榨净”。怎么拍才能调动观众味蕾,避免老生常谈,挑战不小。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尝试从“酸甜苦辣咸”加上“鲜臭麻”几种口

0评论2025-06-18140

厨电新物种到厨房中国方案:饮食文化与烹饪科技的跨时空变革
提到厨房,大多数人第一认知是美食。提到厨电,更多人第一反应是烹饪美食。提到方太,许多人第一评价是高端厨电品牌。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家电圈发现,很多人对于厨房、厨电和方太的认知,看似很简单!不过,回望五千

0评论2025-06-18364

你以为的清淡饮食都错了,不同人的清淡饮食不一样
淡饮食,很多时候是在生病后来自医生或者家人的嘱咐,让病人更好地恢复。但是大家对着清淡饮食有着各种不一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喝粥最清淡,粥配小菜就是一顿;有人认为只要少油少盐,多吃蔬菜水果,就是在进行清淡饮

0评论2025-06-16142

科学的饮食,健康的基础
我国如今国泰民安,民众丰衣足食。可是营养学家却一直认为我国民众的营养有问题。总体的说法是 “某些营养素的过剩与不足并存”,即总热量与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而维生素与某些矿物质摄入不足。医学界亦认为这与一

0评论2025-06-16142

“四文四化”培育东坡饮食文化特色人才
东坡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是东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自升格挂牌之日起,就把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底色,陆续开办旅游酒店烹饪专业,开设“东坡茶艺”“东坡美食”课程,先后

0评论2025-06-16157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医生表示:中医不提倡吃寒凉的食物山楂玉桂苹果、桂圆红枣米浆、茯苓薏仁……自中药饮品、中药面包等所谓的“中药食品”火出圈之后,某网红品牌让“草本冰淇淋”成为了社交媒体新宠。

0评论2025-06-16148

年轻人养生以食为补古法健身对抗久坐肥胖
养生人群逐渐年轻化,社交平台上,“养生食谱、中医养生、节气养生”等话题讨论踊跃。当代年轻人将“以食为补”视为养生核心,通过传统煲汤、养生茶滋补身心;在运动健身方面,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

0评论2025-06-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