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研究了173种饮食因素,他们发现这样吃最不容易发生肠炎

2021-07-02 16:1196850

  

 

健康饮食,呵护肠道。
生活中,如果提到慢性肠炎,你一定不会陌生。近年来,曾在我国属于少见疾病的慢性肠炎,因为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发病率不断攀升,成为消化科主要的疾病之一。
慢性肠炎即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肠易激综合征(IBS),这种疾病目前很难根治,患者会常出现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最近,一项发表于BMJ旗下GUT期刊的研究通过对173种饮食因素进行调查,发现特定的饮食模式与肠道微生物群的促炎和抗炎作用有关,并提出了饮食影响肠道炎症反应的相关微生物机制。图1:由173种饮食因素确定的25种饮食模式
到底怎么吃才能远离慢性肠炎呢,一起来看看吧!图2:发表于BMJ GUT的原标题
这样吃抗炎
由豆类、面包、鱼和坚果组成的饮食模式,能减少条件致病菌、内毒素、粪便炎症标志物的丰度。上述致病菌与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能通过代谢物,如脂多糖引起炎症。
坚果、油性鱼类、水果、蔬菜、谷类和红酒能使共生菌增加,如罗氏菌、粪杆菌、真杆菌(Roseburia,Faecalibacterium,Eubacterium spp),这些细菌能通过将纤维发酵成SCFAs来发挥抗炎作用。这些食物也是地中海饮食推荐多吃的食物,能降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富含多酚的食物,如咖啡、茶、红酒和水果,能增加颤杆菌(Oscillibacter)的丰度而发挥抗炎作用。在小鼠中观察到,给予茶酚或浆果酚能增加颤杆菌的丰度,减少小鼠体内潜在的致病菌种。
红酒中的红酒多酚能增加普氏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人罗氏菌(Roseburia hominis)的丰度,同时减少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丰度,降低健康和肥胖的个体中C反应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增加SCFA的产生,能丰富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通过一种在宿主与微生物间构建互惠关系来促进益生菌的有益作用,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这样吃促炎
俗话说小酌怡情,红酒虽好,但也不可贪杯。虽然红酒中的多酚有抗炎作用,但酒精的摄入又与促炎途径有关,酒精能诱导减少双歧杆菌、使内毒素产生增加,增加胃肠道癌症和肝病患者的肠道炎症。因此更强调红酒的摄入应当适量。
快餐、加工肉类、软饮料(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或人工配制的饮料)和糖与鲍氏梭菌(Clostridium bolteae)等细菌呈正相关,这些细菌能从上述饮食中获得能量,造成肥胖和炎症性肠病。
加工食品通过增加粘液溶解细菌、内毒素,诱导TH17细胞对肠道微生物群造成影响,导致肠道渗透和肠道炎症,尤其在纤维摄入量低的情况下,这些细菌会转向粘液层,导致肠道屏障受到侵蚀。
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软饮料、蔬菜进食量少也与炎症性肠病有关。
表1:常见的抗炎食物与促炎食物植物蛋白 vs 动物蛋白
蛋白质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研究中发现,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与肠道微生物群间存在相反的关联性,这意味着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对炎症的影响会有相反的作用。
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饮食有许多益处。植物蛋白与抗炎营养物质的合成有联系,素食者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相关的途径更丰富。
在动物模型中,微生物通过植物多糖代谢产生的营养物质可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表明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的植物性饮食具有抗炎潜力。
糖化豌豆蛋白可以增加小鼠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丰度,减少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丰度,表明除了其他植物来源的营养素外,植物蛋白也有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特殊作用。
而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往往包含更多的饱和脂肪,这对微生物群本身就会产生影响。总脂肪摄入量和肉类食用量与在上消化道和口腔中占主导地位的菌群呈正相关,而植物源性食品则与后者呈负相关。
这些细菌与高脂肪饮食有关,在炎症性肠病、肝硬化、结肠癌以及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患者的肠道中定植率较高。高脂肪杂食性饮食也有利于这些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而植物性饮食则相反。
微生物碳水化合物发酵通常会产生一种温和的酸性环境,可以抑制这些细菌的过度生长。从正常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转变为高脂肪饮食,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肠的pH值。
鱼与人罗氏菌和普氏粪杆菌呈正相关。鱼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3 PUFA在动物模型中能诱导减少病原体和促炎代谢物,增加抗炎共生体。
相反,富含n-6 PUFA的高脂肪饮食会耗尽SCFA的产生,提高人体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暗示优化n-6/n-3脂肪酸的比例有益于肠道微生物组的靶向饮食。
这些研究的结果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多吃蔬果,适量吃肉”一致。同时研究提到了动物性食物与脂肪间的关系,并不是说吃肉不好,动物蛋白对于人体非常有益,只不过其中包含的饱和脂肪不宜摄入过多。
那么肉要怎么吃呢?研究提示我们,富含短链脂肪酸的鱼类比饱和脂肪含量更高的红肉是更好的选择,白肉的饱和脂肪含量也相较红肉更低。因此,喜欢大口吃肉的朋友,不妨把目光更多地放在鱼类、白肉上。
参考文献:
1.https://gut.bmj.com/content/70/7/1287
2.穆燕菊,罗娟,缪应雷.炎症性肠病眼部表现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1,30(4):459-462.DOI:10.3969/j.issn.1006-5709.2021.04.018.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鹿其临
原标题:《研究了173种饮食因素,他们发现这样吃最不容易发生肠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掉秤迅速的生酮饮食 会加速器官衰老?|科技观察
为了快速减重,于兰选择七天生酮食谱,据其他博主介绍,严格执行可以掉10斤左右。“我执行得还是挺彻底的,过程也不是很痛苦,就是不能喝奶卡有点不适应。”于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在戒掉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第七天

0评论2025-06-18458

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饮食口味里的风土人情(看台人语)
在美食纪录片这条拥挤的赛道上,食物和地域的关系,食材和人物的故事,似乎已经被“吃干榨净”。怎么拍才能调动观众味蕾,避免老生常谈,挑战不小。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尝试从“酸甜苦辣咸”加上“鲜臭麻”几种口

0评论2025-06-18140

厨电新物种到厨房中国方案:饮食文化与烹饪科技的跨时空变革
提到厨房,大多数人第一认知是美食。提到厨电,更多人第一反应是烹饪美食。提到方太,许多人第一评价是高端厨电品牌。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家电圈发现,很多人对于厨房、厨电和方太的认知,看似很简单!不过,回望五千

0评论2025-06-18364

你以为的清淡饮食都错了,不同人的清淡饮食不一样
淡饮食,很多时候是在生病后来自医生或者家人的嘱咐,让病人更好地恢复。但是大家对着清淡饮食有着各种不一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喝粥最清淡,粥配小菜就是一顿;有人认为只要少油少盐,多吃蔬菜水果,就是在进行清淡饮

0评论2025-06-16142

科学的饮食,健康的基础
我国如今国泰民安,民众丰衣足食。可是营养学家却一直认为我国民众的营养有问题。总体的说法是 “某些营养素的过剩与不足并存”,即总热量与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而维生素与某些矿物质摄入不足。医学界亦认为这与一

0评论2025-06-16142

“四文四化”培育东坡饮食文化特色人才
东坡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是东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自升格挂牌之日起,就把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底色,陆续开办旅游酒店烹饪专业,开设“东坡茶艺”“东坡美食”课程,先后

0评论2025-06-16157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医生表示:中医不提倡吃寒凉的食物山楂玉桂苹果、桂圆红枣米浆、茯苓薏仁……自中药饮品、中药面包等所谓的“中药食品”火出圈之后,某网红品牌让“草本冰淇淋”成为了社交媒体新宠。

0评论2025-06-16148

年轻人养生以食为补古法健身对抗久坐肥胖
养生人群逐渐年轻化,社交平台上,“养生食谱、中医养生、节气养生”等话题讨论踊跃。当代年轻人将“以食为补”视为养生核心,通过传统煲汤、养生茶滋补身心;在运动健身方面,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

0评论2025-06-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