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让中医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2021-04-07 18:19560

 在此次抗击新冠大疫,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意大利希望得到更多中药连花清瘟,卡塔尔希望成都中医药大学尽快派出医疗队……

  中医理论历久弥新、超越时空的大道本质再次彰显!

  在2020年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披露了一组数字,让我们看到中医在抗疫之战中的重要作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能够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能够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

  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学术不同于碎片化的现代西方学术,也不同于研究客观事物的西方科学,她是一个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自然科学与人文学术有机统一的知识系统,中国人称为道、大道、内圣外王之道。

  中医是这一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道之医。她上通心性,下可治国——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中医,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理解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中华政教——包括超越血缘、地域和宗教,大公无私的人文价值和天下为公的政治经济理念。

  为何说中医上通心性?

  中医养生分三个层次:“上士养心,中士养气,下士养身(形)”

  中医养生是培养正气,这样才能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气的根本在于养心,控制情欲,只有心善、心静、心美,才能合于道;养气是指吐纳、导引、气功之类;养身则指对身体的物质补给,属营养学范畴,这是最下一等的养生方法。

  《吕氏春秋·季春纪第三·尽数》专讲养生,什么是养生之本?不是医药,而是“去害”,去掉、避开超过正常状态的物质、情欲、环境,回归中道,使体内精气流行,不郁结,这才是养生之本。上面说:“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吃这五种食物,生命就会受到危害;过喜、过怒、过忧、过恐、过哀,这五种东西与精神交接,那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冷、过热、过燥、过湿、过多的风、过多的雨、过多的雾,这七种东西动荡体内精气,那生命就受到危害了。所以说,凡是养生,没有比懂得这个根本再重要的了,懂得了根本,疾病就无从产生。”(原文: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最后,《尽数》的作者总结说:“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末也。”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因为医学到治病,根治病原体这个层次,已经是最后,不得已的方法了。

  中国文化中的养心之法(内业、心术),相当于西方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百家皆有,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人伦事业开始,积善成德,成圣成贤,大公无私,舍生取义,得大智慧。这与印欧传统的启示性宗教有很大的不同,特别适用于科学昌明,世俗化的当代。如中医与西医,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内圣之学完全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中医养心不是神秘的玄学。此次抗击疫情一线的众多中国医务工作者,基层公务员,多少人抛弃了自己的小家,大公无私,舍生取义,不惧生命危险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此次中国抗疫成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间大道,中华文脉的不朽丰碑!

  为何说“上医医国”,中医下可治国呢?不是说学了中医就可以管理公共事务,当宰相、总理了,而是说治道和医道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审分》说:“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中医核心经典《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第二十九》也说:“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

  由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理论道家(不是道教)和法家很少有人研究,所以对于治道与医道的关系,学者也多语焉不详。事实上,中医理论体系道、虚、精、神、气、形、阴阳、五行这些概念明显来自于道家。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黄老道家经典《黄帝四经》与《黄帝内经》之间的理论亲缘关系,当代学者多有论述。比如战佳阳、陈珩、赵明山的《〈黄帝四经〉》对〈黄帝内经〉阴阳思想的影响》一文。(载《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5期)

  治道与医道最大的相通之处是二者都重视系统的动态平衡,并通过损有余、补不足的中道、天道维系动态平衡。《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引岐伯的话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典《黄帝四经·道法》则强调:“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追求社会与自然,社会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动态平衡。

  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术,本身就是经济系统平衡之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拙著《国富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第一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年第二版;韩国The SOUP Publishing Co.2010年韩文版。)

  这些观念与《老子》相关,《老子·第七十七章》以张弓射箭为喻:“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笔者在阅读《黄帝内经》的过程中,曾作《<黄帝内经>中的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原则》一文,收入《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出版)一书,兹将重要条目列在这里,供诸君参考:

  1、不治已乱、治未乱,是中国许多政治家的治国要术。

  2、动态平衡是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中此类论述很多。

  3、将人体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同型比较,突出了选举贤能、国家元首的重要意义。

  4、损有余、补不足达到动态平衡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方法,中国古典政治原典《黄帝四经》所谓“应化之道,平衡而止”。

  5、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中医理论都重视系统整体和整体的“通”,西汉官员谈论经济问题时也说要“灸刺稽滞”(《盐铁论·轻重第十四》)

   长期以来,世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多有偏见,不是将之误读为可恶的国家资本主义,就产将之理解为修正了的马克思主义。如果我们从中医、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就能理解这种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政治经济领域的伟大创新,她将中国大一统的王道政治与西方最具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了起来。政权直通最基层,全国一盘棋。以民为本,以资为末,依靠人民,动员人民,这是中国抗疫经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透过这个面,我们能看到中华文化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系统、圆融的文化体系——她旧邦新命,生生不息已经五千年,必将为21世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人文资源!

   让中医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吧!

   因为,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明间的互相理解,才是全球化时代人类同舟共济,战胜一切天灾人祸,持久和平繁荣的基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国潮范儿的“养生局”,就在金宝汇→
专家现场把脉问诊、逛养生市集、体验药枕制作……近日,金宝街2025首届养生文化周“国潮养生局”在金宝汇举行。此次活动由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建国门街道联合指导,金宝街、金宝街商会主办,助力弘扬传统中医药养

0评论2025-06-12172

【健康养生】夏季养生,清热祛湿是关键,常食这几道药膳,祛除湿邪
夏季,雨水逐渐增多,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因此,夏季养生以健脾化湿为主。下面为您介绍几款适合此季节的食谱。

0评论2025-06-06178

科普|芒种养生不用茫,养生妙招来帮忙
6月5日11时30分,进入芒种节气。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深入发展。此时“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代表田间耕作进入了关键时期。“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种

0评论2025-06-06160

「健康养生」考试季,中医教你状态拉满冲高分!
考试季每年的中、高考季在6月拉开帷幕。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加之考生备考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很容易出现身体不适。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中医师卜文静指出,此时遵循中医养生理念,科

0评论2025-06-06162

浙江震元(000705.SZ):同源健康管理公司的母婴护理中心、中医养生馆业务的营收占比很低
格隆汇6月6日丨浙江震元(000705.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同源健康管理公司的母婴护理中心、中医养生馆业务的营收占比很低,公司目前对这个业务板块秉持谨慎、保守的发展思路。

0评论2025-06-06163

城市热读|动静之间见真章:易筋经功法与中医养生
讲座内容概要本期讲座具有专业权威、互动性强、实用养生的特色与价值。讲座中,大家将了解到易筋经的起源与发展及功法特点,中医养生理论与易筋经的联系,养生功效实证,习练要点、注意事项及动作原理。主讲嘉宾简介

0评论2025-06-06167

盒马养生水引领潮流,满足“不爱喝水星人”养生需求
在当下健康消费浪潮的推动下,盒马再次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推出了一系列养生水新品,成功引领了“水替式养生”的新风尚。这些养生水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追求,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创新的配方,赢得了市场的广泛

0评论2025-06-06165

京山市发水河村:芒种时节话养生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廖璇 陈佩)6月5日,京山市宋河镇社工站在发水河村举办“芒种时节话养生 温情厨房聚邻里”活动,把传统节气文化与养生智慧巧妙融合,让老人们在炎炎夏日中感受清凉。一起制作冬瓜肉

0评论2025-06-06165

芒种时节防“苦夏” 养生清补忌贪凉
6月5日为芒种节气,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此时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天气闷热潮湿,防“苦夏”是养生重点。“‘苦夏’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季节性、功能性的失调状态。”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郭斌说,“苦夏

0评论2025-06-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