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古今饮食文化略谈

2021-07-06 15:3562310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无论是历史还是现状,中华饮食世界领先,重视饮食是国人的一个老传统,“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漹”、“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许许多多的格言俚语都说明了中华民族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还是以民俗言语为例,看看饮食文化之影响:人们把受欢迎叫做“吃得开”,形容生活舒适叫做“吃香喝辣”,把损公肥私叫做“吃里扒外”,不劳而获叫做“吃现成饭”,嫉妒叫做“吃醋”,脸色难看叫做“面有菜色”,而漂亮的面孔呢,叫做“秀色可餐”,文章写得好叫做“脍炙人口”,匆匆浏览,不解其味,叫做“囫囵吞枣”,一心模仿不知变同被称作“生吞活剥”、“食古不化”等等。


  再换个角度看看:老子将“治大国”比作“烹小鲜”,孔子以“三月不知肉味”反衬音乐之美,孟子以“鱼与熊掌”之选择指代两难之事,庄子以“庖丁解牛”宜说养生之道,还有:传说中山国君羊羹之赐不及司马子期而招致亡国之祸,吴王僚争食炙鱼而痛失爱女,张季鹰因思念莼羹鲈鱼而辞官归去,隋炀帝贪食“金齑玉脍”而巡幸广陵,韩信不忘漂母之恩事缘一饭,光武帝忆樊生之德,只为筐饼,如此种种读说明了饮食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角色地位。


  饮食文化与古代文人和古代文学更有着不解之缘,即以酒而论,孔融有《难魏武帝禁酒书》,刘伶著有《酒德颂》,晋菮阐有《断酒戒》,梁朱异有《田饮引》,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无数“饮酒”诗,酒之香给予了陶潜、李白、杜甫许多的灵感,茶之味也滋润了唐宋以后诸多文人的灵性,还有不少文人本身就是美食家,如大文豪苏东坡鲸鱼烹调,知味善尝,有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豆腐等等。


  文学作品中涉及的饮食场面及各种饮食习惯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人认为《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吃吃喝喝的故事,我们得说,仅止于这一层面,自然是浅尝则止,属于皮相之见,但不了解饮食文化也确实会影响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如清代大学问家仇兆鳌著有《杜甫详注》中居然将“金城土酥净如练”中土酥误注为牛乳,其实土酥不是牛奶,而是萝卜。


  中华饮食知识极其丰富广博,上升到美学的程度,传统的饮食观并不把饮食的要义归结为一种维持生命的手段,或当作生活的负担而追求快速处理,反而是宁愿投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及享有这一过程,因为饮食本身就是生活很有意义的内容,为此,追求美食成了中华民族饮食的重要特点,“夫悦目之画、悦耳之音,皆为美术,而悦口之味独不然乎?”近代孙中山曾说过“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未文明各国所不及”,足见饮食之术已超乎技而进入美学之域。


  国人美食的特色,在准备过程中表现为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火候,技法多样,如肉类选料,从先秦时期就已按照不同的畜类、养龄、雄雌及不同部位分档取料,刀工更是讲究快、准、匀,并交错运用直刀、片刀、花刀、坡刀,将这些原料加工成片、丁、丝、段、茸、泥、末及各种花式,以求入味且美观,对调味品的重视可追溯到商周,《商书.说命》中已有“若作和羹,尔维盐梅”之语,盐之其后,酱、醋、糖、香料等基础原料在饮食中配置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微,并形成不同菜系不同滋味的特色,关于烧制的技法更是煮、蒸、烤、炒、炖、爆、煎、炸、烹、溜、贴、焖、炖、熏、刷、腌、炸等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没事的评判不仅要味道好,色、香、形、名都有要求,达到既要好吃还要好看,甚至好听悦耳,出现了食品雕塑,美名“霸王别姬”、“龙虎斗”、“佛跳墙”等等,达到赏心悦目、巧夺天工、美不胜收的艺术的境界。


  美食不仅仅事一种健康养生的要求,也是饮食文化充分成熟的表现,也被滥用到奢侈的程度,讲究排场、显示身份,如齐王一次宴会杀鸡千只,只吃鸡爪下的一点点“活肉”,清王朝“满汉全席”可谓登峰造极,山珍海味,水陆杂陈,与奢食不同,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虽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却刻意追求一种“雅食”的态度,以便在简单的物质生活中渗入更多的精神生活,宋代有一种“梅花粥”,用梅花煮水熬制粥米,慈禧太后还发明了一种“菊花火锅”,本没有啥滋味的菊花经鸡汤、鱼片渲染便也鲜美可口了,雅食的另一种方式是将饮食活动同文化结合,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如魏晋之时,一些文人骚客喜欢相约而至山野流水之间饮酒赋诗,江南一度流行登高宴、行船宴等等,许多美食诗文也往往产生于酒酣耳熟之时,湖光山色之中,称颂千古。


  国人的饮食方式还与礼仪有密切关系,用餐的规矩更是繁缛,宴会间的座次更是讲究,从坐北朝南、长幼有别、尊卑有间、先来后到不一而足,尤以山东特色的场景排场礼仪讲究:主陪是请客的最高位的人,在正冲门口,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是请客买单的人,主客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最尊贵者在主陪的右手边,其次才是什么三陪、四陪、随机等等,不愧为孔夫子的后人,真是足见讲究。


  穿越古今,饮食文化远远流长,现今社会更是将吃饭作为一种交际办事的手段,将饭局演绎成一种情感沟通、角色重塑、秩座确认、用以营造气氛,表达友好,迎合殷勤的道场,饭局也远远超越了饮食的本味,成为时代社会的缩影和布景,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么人吃饭”,个中况味,一语道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掉秤迅速的生酮饮食 会加速器官衰老?|科技观察
为了快速减重,于兰选择七天生酮食谱,据其他博主介绍,严格执行可以掉10斤左右。“我执行得还是挺彻底的,过程也不是很痛苦,就是不能喝奶卡有点不适应。”于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在戒掉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第七天

0评论2025-06-18457

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饮食口味里的风土人情(看台人语)
在美食纪录片这条拥挤的赛道上,食物和地域的关系,食材和人物的故事,似乎已经被“吃干榨净”。怎么拍才能调动观众味蕾,避免老生常谈,挑战不小。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尝试从“酸甜苦辣咸”加上“鲜臭麻”几种口

0评论2025-06-18139

厨电新物种到厨房中国方案:饮食文化与烹饪科技的跨时空变革
提到厨房,大多数人第一认知是美食。提到厨电,更多人第一反应是烹饪美食。提到方太,许多人第一评价是高端厨电品牌。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家电圈发现,很多人对于厨房、厨电和方太的认知,看似很简单!不过,回望五千

0评论2025-06-18362

你以为的清淡饮食都错了,不同人的清淡饮食不一样
淡饮食,很多时候是在生病后来自医生或者家人的嘱咐,让病人更好地恢复。但是大家对着清淡饮食有着各种不一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喝粥最清淡,粥配小菜就是一顿;有人认为只要少油少盐,多吃蔬菜水果,就是在进行清淡饮

0评论2025-06-16141

科学的饮食,健康的基础
我国如今国泰民安,民众丰衣足食。可是营养学家却一直认为我国民众的营养有问题。总体的说法是 “某些营养素的过剩与不足并存”,即总热量与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而维生素与某些矿物质摄入不足。医学界亦认为这与一

0评论2025-06-16141

“四文四化”培育东坡饮食文化特色人才
东坡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是东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自升格挂牌之日起,就把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底色,陆续开办旅游酒店烹饪专业,开设“东坡茶艺”“东坡美食”课程,先后

0评论2025-06-16156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医生表示:中医不提倡吃寒凉的食物山楂玉桂苹果、桂圆红枣米浆、茯苓薏仁……自中药饮品、中药面包等所谓的“中药食品”火出圈之后,某网红品牌让“草本冰淇淋”成为了社交媒体新宠。

0评论2025-06-16147

年轻人养生以食为补古法健身对抗久坐肥胖
养生人群逐渐年轻化,社交平台上,“养生食谱、中医养生、节气养生”等话题讨论踊跃。当代年轻人将“以食为补”视为养生核心,通过传统煲汤、养生茶滋补身心;在运动健身方面,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

0评论2025-06-1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