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客户端 2023/07/07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7月7日是小暑节气。这时候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汽上腾,湿气充斥,“湿热交蒸”到达顶点。暑湿之邪极易在人体肌肤腠理开泄之际,乘虚由外入内,阻遏气机、耗津灼液、损伤阳气、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及肠道传染病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负责人客蕊表示,此时节应清淡饮食但更要营养均衡。
清淡饮食
天热,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小暑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
适宜的食物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除烦、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
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拒绝贪凉
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同时,防湿健脾胃也很重要。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要改变饮食不节制、不洁净和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中医表示小暑节气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
不过饱过饥
在饮食方面,不要过饱或过饥。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的承受力,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腹胀反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而过饥会导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同时也要少进冷食,顾护阳气。小暑宜进食温软食物,可多喝热米汤、热粥、绿豆汤等养胃生津,益气消暑。也可以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另外,客蕊提醒,对于阳气不足,虚寒体质的人群,如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更应该春夏养阳,生活上不要贪冷,多运动,心情保持平静。从中医的角度讲,夏季尤其三伏天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好时机,所以一些容易因感染风寒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或遇凉腹痛、腹泻,又或关节炎寒湿痹痛,和一些妇女宫寒痛经的人群,在夏季建议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如采用三伏贴、三伏灸等中医理疗手段,可以达到在冬天时减轻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乃至治愈的效果。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

掉秤迅速的生酮饮食 会加速器官衰老?|科技观察
为了快速减重,于兰选择七天生酮食谱,据其他博主介绍,严格执行可以掉10斤左右。“我执行得还是挺彻底的,过程也不是很痛苦,就是不能喝奶卡有点不适应。”于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在戒掉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第七天
0评论2025-06-18465
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饮食口味里的风土人情(看台人语)
在美食纪录片这条拥挤的赛道上,食物和地域的关系,食材和人物的故事,似乎已经被“吃干榨净”。怎么拍才能调动观众味蕾,避免老生常谈,挑战不小。网络纪录片《味道大师》尝试从“酸甜苦辣咸”加上“鲜臭麻”几种口
0评论2025-06-18146
厨电新物种到厨房中国方案:饮食文化与烹饪科技的跨时空变革
提到厨房,大多数人第一认知是美食。提到厨电,更多人第一反应是烹饪美食。提到方太,许多人第一评价是高端厨电品牌。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家电圈发现,很多人对于厨房、厨电和方太的认知,看似很简单!不过,回望五千
0评论2025-06-18370
你以为的清淡饮食都错了,不同人的清淡饮食不一样
淡饮食,很多时候是在生病后来自医生或者家人的嘱咐,让病人更好地恢复。但是大家对着清淡饮食有着各种不一样的理解。有人认为喝粥最清淡,粥配小菜就是一顿;有人认为只要少油少盐,多吃蔬菜水果,就是在进行清淡饮
0评论2025-06-16149
科学的饮食,健康的基础
我国如今国泰民安,民众丰衣足食。可是营养学家却一直认为我国民众的营养有问题。总体的说法是 “某些营养素的过剩与不足并存”,即总热量与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而维生素与某些矿物质摄入不足。医学界亦认为这与一
0评论2025-06-16149
“四文四化”培育东坡饮食文化特色人才
东坡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是东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自升格挂牌之日起,就把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底色,陆续开办旅游酒店烹饪专业,开设“东坡茶艺”“东坡美食”课程,先后
0评论2025-06-16164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
冰淇淋中加中药,真有养生功能?医生表示:中医不提倡吃寒凉的食物山楂玉桂苹果、桂圆红枣米浆、茯苓薏仁……自中药饮品、中药面包等所谓的“中药食品”火出圈之后,某网红品牌让“草本冰淇淋”成为了社交媒体新宠。
0评论2025-06-16155
年轻人养生以食为补古法健身对抗久坐肥胖
养生人群逐渐年轻化,社交平台上,“养生食谱、中医养生、节气养生”等话题讨论踊跃。当代年轻人将“以食为补”视为养生核心,通过传统煲汤、养生茶滋补身心;在运动健身方面,既推崇“古法健身”的传统养生底蕴,也
0评论2025-06-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