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2021年8月7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的来临!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就就此结束,初秋天气依然很热。
立秋以后,甚至是出伏以后,仍然有短期的回热,一般发生在八九月份,早晚清凉舒爽,午后高温暴晒。
在立秋后出伏前“秋后一伏热死”,加上秋老虎凶猛,若缺乏防范意识,极易中暑、感冒,免疫力低下,心脑血管问题好发。
立秋节食三多二少
三多
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苦瓜等。
2、多吃鱼
秋季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是很多人担心进补过多而导致肥胖,不妨多吃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防癌作用。
3、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天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因此饮食上要注意养肺。多吃些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芝麻、菠菜、豆浆、蜂蜜等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二少
1、不要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
在秋冬季,最好不要吃或少吃辛辣的烧烤食物,比如辣椒、花椒、生姜、葱及酒等,尤其是生姜。这类食物都是热性的,吃过之后容易上火。
2、少量多餐
要控制好进食量,不要吃得太饱等,让胃肠道工作不要负荷过重,这样可以使每一项工作都能按时完成。
立秋三防
1、预防秋瓜坏肚
秋后一伏热死,气温高,冰镇冷藏西瓜、甜瓜等,成为不少人的解暑神器。果子的甘甜,冰镇的凉凉,一口下肚,从心尖爽到指尖。
但是三伏还没过,脾胃仍然虚弱,加上人们换季时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吃坏肚子。每一口吃到的食物,都会变成身体的一部分;不同的瓜果,带来的能量就不一样了。
因此,不妨选择一些秋梨、石榴、柿子等应季水果。不过要注意,五果皆助,不要贪多哦。
2、防阴暑
立秋已至,天地间之气已转换,而暑热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个时期内,不少人因汗后冲凉、贪食凉饮、长时间使用空调或电扇等,都容易中暑,特别是“阴暑”。
何谓“阴暑”?
温度高时,人体全身毛孔张开,血管扩张,此时如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就会导致寒气侵入体内,身体会紧急关闭毛孔、收缩血管,使病邪锁在体内,出现头昏、吐血等症状。
寒湿等病邪很难排出体外,容易积压在体内形成病根。许多老寒腿、骨关节疼痛、脾胃虚寒等,都是这个时候留下的病根。
3防乱补
中医学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已进入秋季进补季节。不过,不能乱补、不能无病进补、不分虚实。中医学治疗的原则是虚者补之,非虚病患者不宜服用补药。病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不足之分,对证用药可以补益身体,否则会产生反作用。
立秋养生食谱
养心安神——大枣茶
原料:甘草10克,浮麦30克,红枣10粒。
做法:将甘草、浮麦研成粗末,红枣去核,放入保温杯内,冲入沸水,焖10分钟左右,代茶饮(大枣可嚼食)。三味食材亦可加水煎煮后,取汤液300毫升,每天服2~3次。
作用:宁心安神,养阴除烦。
玉竹百合汤
原料;玉竹、百合各30克,蜜枣5枚,陈皮1块,大苹果3个,猪肉250克。
做法:将苹果去核,切好后,同其它材料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煮后加入猪肉,中火大约2小时,调味即可。
作用:滋阴养肺、止咳安神、防燥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