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麦迪森健康教您“三伏”养生三部曲,值得收藏!

   2021-07-20 96880
导读

七月里,大伏天,头顶火盆脚踩炭。大蒸笼,冒青烟,汗珠儿落土苗儿蹿。三伏天,就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编外”人员,指代我国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节(今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2021年的三

   

七月里,大伏天,头顶火盆脚踩炭。大蒸笼,冒青烟,汗珠儿落土苗儿蹿。




三伏天,就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编外”人员,指代我国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节(今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2021年的三伏天也不例外,一如既往的气候闷热,天气潮湿,刚入伏没几天,各地都已开启“蒸桑拿”模式。


俗语说:“三伏养一夏”。三伏天气候炎热,容易诱发各类疾病。据研究,气温高于32℃,不仅中暑的患者会增多,而且心源性猝死发病率也比春秋季节高出20%,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增高66%。不仅如此,高温环境下,还容易滋生各类病原微生物,引发身体各大系统疾病。




因此三伏天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在此小麦医生给大家介绍些关于三伏养生的知识,帮助大家安然度夏。


三伏养生: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简单理解就是指部分冬天容易发生或者加重的疾病,如果在夏季能得到针对性诊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就预防冬季疾病发作或者让发作的症状有所缓解。


所谓“冬病”,涵盖面较广,比如冬季容易诱发或加重的虚寒性哮喘、寒湿性骨关节病、痛经、慢性腹泻、肩周炎等。


中医典籍《素问·四气调神论》有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每年三伏天,自然界阳气充沛,通过在医生指导下贴敷三伏贴、艾灸等,有以热驱寒、温阳补虚的作用,有助于预防疾病在冬天发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有基础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等的老年人,需要先控制病情,再考虑敷贴、艾灸。此外,孕产妇、婴幼儿、皮肤过敏者也不建议使用。


三伏养生:运用“热养法”


中医认为,三伏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该出汗时要出汗,运用“热养法”自然消暑。这怎么理解呢?


举个栗子,吃冰棒有可能越吃越热,因为冰棒只是暂时性的使口腔温度下降,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而喝温水(不超过60℃)则可以促进汗腺排汗,带走身上的热量,因而更能解暑。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48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