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中医饮食:食疗的历史和重要著作

   2022-10-21 11100
导读

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从自然中获取食物,就开始分辨出自然界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再到燧人氏取火,饮食健康有了质的飞跃,解决了怎么吃的问题。西周时期,《周礼.天官》记载了医分为四种,食医居其首位。掌握周


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从自然中获取食物,就开始分辨出自然界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再到燧人氏取火,饮食健康有了质的飞跃,解决了怎么吃的问题。


西周时期,《周礼.天官》记载了医分为四种,食医居其首位。掌握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 那时候食医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营养医生的工作类似,那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食疗原则。



经过长期的实践,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不仅是系统的中医理论,也是药食调护的奠基之作,深远的影响我们的食养,食疗,药膳的实践活动。《灵柩》《素问》,把药食的四性五味,对应的五脏六腑,怎么归经,如何平衡等等归纳总结,并指导运用。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已经归类出食物的禁忌,相生相克等等。


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首次专门开列一门“食治”,标志着食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强调“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记载了可以食疗的食物就有154种。



北宋成立了专门的医书局,官修著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专设食治门,食疗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足够重视。


元代 食疗方面出现了一本重要的著作,由在宫廷担任太医的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夫安乐之道,在乎保养…”,这本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有食疗药膳汤16种,粉6种,面8种,羹4种,粥4种,把203种食物分成7类,性味和制作都全面涉及,是药膳食疗的一个里程碑。



明清时代,食疗与本草得到全面的发展,出现了很多著作,有名的有:


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为一百几十种病症提供了数百个药膳食疗方剂。本草和食疗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利用。


清朝曹慧山的《老老恒言》,专注老年人的药膳防病,是老年人养生防治的专著。


他把粥有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轻清,香美可口 上品36种如莲子粥,芡实粥,藕粥,杏仁粥。中品27种如茯苓粥,龙眼粥,赤小豆粥。下品重浊37种如羊肝粥,地黄粥,鲤鱼粥等



这一时期有了许多本草著作和药学食谱比如贾铭的《饮食须知》,袁枚的《随园食单》等等


时至今日,我们的食疗开始了更好的发展时代,有专业部门,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的发达,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发展助力,空间无限,食疗膳食调护是一片光明广阔的天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30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