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中常将食物与药物、调料一起应用,是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突出药食同源的优势,发挥中医特色,以防治疾病或改善亚健康状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但部分食物与药物同用会降低中药原有的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人参与萝卜、茶叶,鲫角与厚朴,海藻与甘草等。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候交替,周而复始。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的变化,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载:“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
根据中医学理论,四时进食应考虑五脏功能。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于温也,禁温饮衣服。夏气热,宜食菽(绿豆)以寒之,不可一于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要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物,多吃些葱、姜、蒜、韭菜.芥菜等温性食物,以祛阴散寒使春阳上升。
暮春气温日渐升高,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绿茶等;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夏口炎热,宜食用绿豆、金银花、西瓜.梨等清热养阴之品,忌食狗肉,羊肉、辣椒等辛.温之品。
秋天气候干燥.易伤肺金,故忌辛辣、干燥的食物以及炒货等。
冬天气候寒冷,寒邪易伤肾阳,因此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及冷性或偏寒凉性的食物,宜进食温热性的食物如核桃.羊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