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何在冬季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11月7日,记者采访了恩施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吴清松。
注意保暖
吴清松介绍,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血管会自然收缩,从而影响血液循环的顺畅度,增加关节疼痛、感冒等健康问题的风险。因此,在冬季,老人、儿童、孕妇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要格外注意保暖。
他提醒,冬季保暖的重点部位是头部、颈部、背部和脚部,可以使用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用品,以减少热量散失。室内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一般保持在18℃至22℃较为合适。室内外温差较大时,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合理饮食
冬季,人体需要增加热量的消耗来抵御寒冷,饮食方面应以温补为主。
吴清松建议,冬季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瘦肉、鱼、蛋、牛奶、豆类等。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可以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冬季可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等蔬菜。辛辣食物具有驱寒的作用,适量食用可帮助身体抵抗寒冷,但过多食用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不良,因此要适量控制。
坚持锻炼
吴清松表示,冬季虽然寒冷,但仍然要坚持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人们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健身操等。
同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适。可以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方式。冬季雾霾、大风等恶劣天气较多,要避免在恶劣天气中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保证睡眠
中医认为,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吴清松介绍,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到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还可以通过拔罐、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身体气血运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膏方调补
立冬至立春这段时间,人们适合通过服用膏方进行保健和滋补。
膏方采用药性平和且兼具食疗功效的中药,适宜慢性病患者、疾病康复期患者、易疲劳、工作压力大及亚健康状态人群、老年人、女性及体质虚弱人群等。
膏方养生最大的特点是一人一方。吴清松建议,人们在服用膏方之前,建议先用为期两周左右的中药调整脾胃,有助于更好地吸收膏方的营养成分。
吴清松提醒,冬季养生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制订合适的养生计划。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以身心健康迎接冬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