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开始热衷于静坐冥想。如演员张静初每天坚持静坐冥想2小时,将其作为保持身心平和的重要方式;陈坤通过冥想在繁忙的演艺事业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吴彦祖在清晨进行冥想,观察内心世界,与内心对话。这些演员通过静坐冥想,不仅得到了身体的放松,更在精神上找到了平衡与安宁。其实,静坐冥想自古就有,通过调和身心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顺应自然,方能健康长寿
古人将情志养生视为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黄帝内经》中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通过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内心的平静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古人还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规律,例如平时受惊后“吓尿”了、忧思过度没胃口、过度激动后心脏不舒服等,都印证了情志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过度的情志变化会扰乱人体气机,导致气血紊乱,甚至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进而引发疾病。因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针灸部医师汤康敏强调,调和情志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图片来源:pixabay
定心守神,静坐冥想
许多传统养生方法是帮助我们调整身心、回归内在平衡的好工具。静坐冥想就是其中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它不仅仅能让人“静下来”,更是一种“守神”的养生之道。
那么,如何正确练习静坐冥想呢?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找一个安静、舒服、不受打扰的地方,可以放点舒缓的音乐,帮助自己进入状态。然后,调整呼吸——吸进清新之气,吐出浊气,让身体和五脏六腑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自我调整。专注于呼吸,让心静下来。每次练习15~30分钟,每天1~2次。长期静坐可以让我们的“神”从日常所忧虑的事情中抽离出来,收回体内,达到平静、从容的状态。这样不仅能让精神更集中,还能让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帮助调整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初学者的入门冥想
1.选择正确姿势
选择舒适的坐姿,如盘腿或坐在椅子上,保持背部挺直,但不要过于僵硬,让身体自然放松。手可以放在膝盖上、大腿上或腹部,掌心向上或向下,保持放松。头部自然端正,不要前倾或后仰,颈部放松,避免紧张。
2.控制冥想时间
尽量固定每天冥想的时间,形成规律,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冥想习惯。初学者可以从5~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冥想时间,避免因静坐时间过长导致疲劳或不适。
文 | 张灵
采访专家 | 汤康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针灸部医师
编辑 | 孙青
审核 | 叶海霞
监制 | 李文井
医学支持 | 上海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原标题:《“坐着不动”也是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