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处暑如何养生?试试这些食疗药膳

   2022-08-30 8460
导读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指出:“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每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月令七十二集解》中指出:“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150°时即为处暑。历书云:“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是夏天的暑气依然未减,特别是南方地区,处暑之后,一般会出现“秋老虎”天气,气温较高,空气干燥,阳光充足。



处暑养生注意要点:

1、早睡早起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


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因此,一般立秋过后以晚10 点入睡,早晨6 点起床为宜,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


2、少辛增酸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用白话解释就是,中医认为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由于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柠檬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


3、养阴润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而肺对应秋季,为娇脏,喜润恶燥,


故饮食原则应以清热化湿、健脾润肺为主。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肺


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4、保护脾胃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气温还是较高的,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在初秋的这段时间,应该通过清热、利湿、健脾等方法调理脾胃,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以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食用过于滋腻的补品,脾胃一下子适应不了,很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我们进补时最好选择那些“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平补之品,这样既营养滋补,又容易消化吸收。


蔬菜如:胡萝卜、冬瓜、银耳、茭白、南瓜、藕、百合、山药、白扁豆、荸荠、番茄、荠菜、平菇等;水果、干果如:梨、柿子、柑橘、香蕉、芡实、莲子、桂圆、花生、栗子、黑芝麻、核桃、红枣、梨等;


水产、肉类则可用:黄鳝、海蜇、海带、蛇肉、兔肉等。抵抗力差、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擅自选择补品,而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以取得更好的进补效果。



养生食疗

1、西洋参炖瘦肉:西洋参5g,瘦肉二两。可加玉竹,石斛等相配。


西洋参不同于其他的参类,补而不燥,它是一种清凉参,并含有人体必需的16 种微量元素和17 种以上的氨基酸和多糖,可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特别是对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的人士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长期服用,可以提神醒脑,生津止渴,强身健体。



适用于:口干舌燥、会时常觉得困倦疲劳、晚上会心烦失眠、口腔溃疡、大便燥结等。不适合脾胃寒凉的人士。


2、莲子百合粥:百合30 克,莲子30 克,粳米50 克。将莲子洗净, 泡开。百合、粳米分别洗干净, 与莲子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 再用小火熬煮, 粥黏稠即可。



3、蜂蜜黄皮饮:黄皮去核,锅中加和黄皮平齐的水开后加冰糖,转小火熬煮,煮到黄皮变软粘稠后关火,降温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


密闭罐中存放3--7天后就可以饮用了。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274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