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御用食疗方——健脾八珍糕

   2022-11-22 7140
导读

八珍糕是中式传统名点之一,亦是中医传统方剂,原名八仙糕,首载于明代医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一书中,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短少, 饮食无味, 食不作饥, 及平常无病或久病”,可作为药食同用之方。八仙糕组方简单

八珍糕是中式传统名点之一,亦是中医传统方剂,原名八仙糕,首载于明代医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一书中,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短少, 饮食无味, 食不作饥, 及平常无病或久病”,可作为药食同用之方。八仙糕组方简单: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肉、糯米、粳米、白糖霜、白蜜。

“清宫八珍糕”又在陈氏八珍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年近古稀,肠胃消化系统及肾、脾功能均日渐衰弱,常会感到不适。太医院的御医就将陈氏八珍糕增减化裁,调整分量,精心制成了清宫特有的糕点,供皇上服食。所用之物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米(二两),建莲(二两,肉),粳米面(四两),糯米面(四两)。所用材料均研磨成细粉,加白糖八两,合匀蒸糕,蒸得时晾凉了,每日随着熬茶时送[1]。

据清宫脉案及《用药底簿》记载:乾隆帝一直到八十余岁,尤常服之,清宫配方档案上评价说:“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至清光绪六年(1881年),慈禧太后也通过服食八珍糕治好了“郁闷不乐,少食不饮,恶心便溏”的病症,由此,太后笃信此糕,平时有病无病,都要嘱人备好此糕,以供她随时食用,至晚年亦未间断。


方剂用量与制法

自清代,八珍糕就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由于各地的配方略有不同,故而口味也略有变化,以下为现今最广为认可的一种配方:

党参(去芦)30g、白术30g、茯苓30g、山药30g、莲子肉30g、芡实30g、薏米30g、白扁豆30g。

将上述药材碾成粉,再配上粳米粉300g、糯米粉100g及适量白糖,混合后加水揉成面团,蒸糕即可(喜欢软粘口感,可适当增加糯米粉的添加量)。

八珍糕的功效解析

八珍糕可补益脾胃,滋生化源,使气血充沛,又可运脾祛湿,主要是它那八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的功劳:

党参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

茯苓能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

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芡实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补中益气、滋补强壮、和胃理气、开胃进食;

薏仁能健脾开胃、补中去湿、清热排脓;

山药能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劳、祛风湿;

扁豆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

莲子能健脾养胃、养心安神、益气强志、益肾补虚、强筋骨;

药理研究表明:健脾八珍糕具有健脾和胃,增强胃肠蠕动,调节胃酸PH值,促进胆汁分泌,增加抗疲劳及耐缺氧能力,富含铁、锌、钙、猛、钾、磷等微量元素,对婴幼儿脾胃薄弱、成年人脾胃虚弱、脾肺气虚的病人、亚健康人群均有很好的疗效[2]。

好吃又保健的八珍糕赶紧给家人做起来吧!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335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