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讲解二十四节气养生之:
。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一般的在每年的公历8月23日前后,也就是说太阳到达黄经150度的时候是处暑。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比如说像之前讲的这些节气,像立秋、夏至、小暑和大暑,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个时间的范围,不一定是在哪一天。有的时候处暑是23日,有的时候是22日,有的年份是24日,不一样,但是也不会偏差太多,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主要是因为计算历法的时候,要计算太阳到达黄经多少多少度这样一个准确的时间节点。如果是提前到达,可能是8月22日,要是推迟到达可能是8月24日,它一定是以地球、太阳,还有月球这三者的相对位置的来确定处暑、立秋、大暑、小暑、夏至等等的这些二十四节气的节点,所谓的节实际上就是节点的意思。
我们在讲解二十四节气的时候,要是准确一点讲,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节气的起始,比如处暑、立秋节点是一个时刻,不是一个日子。理论是来源于天文历法里边的黄道——也就是黄经,黄经实际上就是按照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把太阳的轨道给划分出来,它就是一个运动的轨迹。通过运动轨迹和地球的这样一个相对位置划分为360度,再把360度除以24,每一个恰巧就是15度。所以每一个节气根上一个节气黄经的偏差正好是15度。转一圈正好是360度。从哪一个节气开始转的?就是从春分开始。所以春分是0度,也即是360度,因为转了一圈来了;清明正好是黄经15度;谷雨是黄经30度;立夏是45度;小满是60度;芒种是75度;夏至是90度;小暑是105度;大暑是120度;立秋是135度,这次讲的处暑是150度。再往下面白露是165度。
其实就是一个时刻的概念,因为我们古人计时是根据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这样一个准确的空间的差异来计算这个时间的概念。所以地球绕太阳一周,这个时间正好是365天零5个小时。这个轨道其实就是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我们要是以地球为中心看太阳,会看到太阳绕地球的轨道,实际上这是同样一件事。所以说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呢叫太阳黄经。
我们继续往下讲,中间插了一段关于黄经的解释。当太阳到达黄经150度的时候,这个时刻为处暑。《淮南子天文训》里边讲:“立秋加十五日,斗指申,则处暑。”
处暑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出暑,就是从暑热之际出来,也就是说炎热逐渐消退,寒凉逐渐到来,到了处暑就意味逐渐进入气象学意义当中的秋天了。
像立秋之后还感觉到很热,好像还是夏天,还是暑热的天气。但是到了处暑之后,这种暑热的天气就过去了,所以处暑之后,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气温是逐渐下降的。但是在南方的有些高温有可能还会还会反复几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讲:“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就是说处暑的处就是停止的意思,也就是说暑热之气到这个时候就停止了。
所以处暑节气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早晨和晚上天气也比较凉,到了中午的时候还是会热。所以这就是代表着气温由炎热到寒冷过度的这样一个节气。
处暑养生
我们讲一讲处暑节气的养生的注意事项。处暑代表的就是由夏入秋这样一个转换的时期。我们都知道夏天的时候是阳气往外升散的这样一个状态。到了秋天阳气开始收敛,所以这个节气正好是由升散到收敛的这样一个过度的阶段。
一、安静养神
养生先养心,心很重要,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所以心是动的,是向外的,是热烈的,是奔放的,心情它是比较舒展的。但是到了秋天心情就开始往里收,是安静、沉降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们要顺应万物自然的这样一个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进行养生。
到了秋天之后,我们的心情最好是保持安静、宁静这样一个状态。随着气温的下降,秋意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说下一场雨,天气就逐渐转凉,叫做:“一场秋雨一场寒。”
天气一转凉之后,大自然就出现什么变化呢?中医学《黄帝内经》里讲解叫做一派肃杀之象,就是大自然有的树叶开始凋零了,有的草逐渐的枯萎了,这些昆虫或者是说这些不同的生物,有的可能就生命就走到尽头,这样一来,大自然就呈现出一派肃杀之象。有的人一看这种肃杀之象,触景生情,心情就有可能有一些悲凉之意。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心情的安静祥和,要收敛精神,安神静心,不要让我们的心情大起大落。这个时候要怡情养性,选择听音乐、练书法、练太极拳、站桩,或者散步等等这样的活动,让身心都安静祥和下来。这就是处暑的第一个养生的注意事项,那就是:安静养神。
二、早卧早起,适当添加衣物
第二点是我们的起居的一些注意事项。因为到了处暑之后,秋意逐渐转浓。自然界的阳气由之前的升散疏泄转化为收敛收藏的这样一个趋势,人体也在逐渐的这样一个转化。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好我们的作息时间。比如《黄帝内经》里面讲叫做:“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段话我们上个节气,就是在讲立秋之后的第二天也讲过秋三月的养生方法,这是《黄帝内经》当中的内容。在这里就不一一加以赘述了。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四个字是什么呢?叫做:早卧早起,也就是说早点休息,这样可以防止秋天的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我们的肺气的伸展。
所以这个时候要调整好睡眠时间。我建议就是到了处暑之后,我们的睡眠时间要整体的比夏季要延长一个小时左右。因为夏天是升散的,是春夏养阳的,所以那个时候可以少睡一小时,但是到了秋天这个身心它是收敛,这个时候要多睡一小时,帮助身心的收敛。
同时也要根据这个气温的这种变化,要注意添加衣物,尤其是早晨起来的时候和晚上特别晚的时候,早晚的时候如果是外出,这个时候要添加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要像夏天的时候开着窗户睡,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关闭门窗。尤其是小朋友还有老人睡觉的时候,要在他的肚子上盖一层薄被,或者是毛巾被,把肚子一定要保护好。因为肚子的阳气一旦受伤之后,就很容易导致体内寒凉,小朋友或者老人就容易腹痛腹泻。所以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肚子保好暖,这是起居的一些注意事项。
三、早晚锻炼与冷水浴
第三点就是锻炼的注意事项。处暑节气的锻炼,时间段是早晚最好,不要趁着中午那么热的时候锻炼,要早晚比较凉爽的时候来锻炼。换句话,可能说过了处暑之后,是北方地区最舒服的一个节气,就是这个时候还不是很冷,但是也不那么热,这时候实际上是比较适合锻炼身体的。以早晚锻炼为主,早上起来晨练,晚上的晚饭之后出去遛弯——北京话讲叫遛弯,其实就是出去溜达,疏散疏散气血,帮助消化,是这样一个状态。
所以这个时候运动不要过量,同时防止大汗淋漓,损伤阳气。有很多北方的朋友,这个时候就逐渐开始进行冷水浴了。大家注意,就是很多人说冷水浴到底对身体好不好?在这里我建议就是冷水浴对于某一些人的身体是有促进作用的,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免疫力的这种增强。但也要分人,有的人是虚寒体质,本身身体就特别瘦弱,气血就不足,这时候再用冷水一浴,很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这就不行。另外一个有这些关节病痛的中老年人不适合冷水浴,比如说有的是风湿,有的是颈椎病等等,这些冷水浴了之后,寒气可能更容易加重。所以有风湿,类风湿情况的这些中老年人在冷水浴上一定要谨慎。
年轻人为了锻炼身体可以进行冷水浴。一开始不要直接用凉水直接冲,你可以先用毛巾试着擦拭身体的局部等一些部位,慢慢的适应了水温之后逐渐的用冷水进行淋浴。我们在家里面进行淋浴的时候,这个水温也能自己掌握好,只要一点点的降温,不要特别凉,就像用自来水,自己身体的温度也特别凉,这样不行。你可以一开始降低洗澡的温度降一点点,一天这样一点点,慢慢的适应了这种冷水之后,再进行冷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