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告别高考放纵病,考后养生也有“通关秘籍”

   2025-06-16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500
导读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胡文孝 魏雪乔 周晓梅)近日,不少刚结束高考的学生正以“彻底释放”的方式享受久违的闲暇——通宵上网、熬夜看球、狂欢K歌、暴饮暴食、终日躺平……这些看似“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胡文孝 魏雪乔 周晓梅)近日,不少刚结束高考的学生正以“彻底释放”的方式享受久违的闲暇——通宵上网、熬夜看球、狂欢K歌、暴饮暴食、终日躺平……这些看似“放松”的生活方式,却因长期高压后的骤然放纵,正悄然为健康埋下隐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胡维,从中医“治未病”视角出发,和考生及家长聊聊考后的中医养生。

情绪如潮,莫任其“泛滥”

高考后的情绪易“决堤”。有人疯狂熬夜狂欢,有人因分数焦虑失眠,有人因迷茫陷入空虚……中医说“七情过激皆伤脏”,喜则气缓、思则气结,任何情绪“过界”都会打破阴阳平衡。

担心分数?可试试“呼吸定神法”。中医认为“恐伤肾”“思伤脾”。可在睡前静坐5分钟,双手叠放腹部,用“鼻吸4秒—屏息2秒—口呼6秒”的深呼吸法,想象气息如春风拂过心肺,把焦虑、紧张彻底松下来。

空虚迷茫?不妨“动中寻静”。尝试写一篇“高考回忆录”,梳理努力与温暖的故事,中医说“脾主思”,把思绪“写下来”,就是帮脾胃“卸货”。

过度兴奋?警惕“耗气伤阴”。聚餐狂欢、通宵追剧看似“放松”,实则会让心火亢盛、肝阴耗伤。不妨给自己设个“铁规矩”:晚上11点前睡、少喝冰饮辛辣,给身体留余地。

 考后避免“补偿性进食”

高考前,许多同学因“冲刺”忽略了饮食规律。考后,不少人又陷入另一种极端:火锅烧烤、奶茶蛋糕、冰镇可乐……仿佛要把“亏欠”了三年的口腹之欲一次性补回来。但脾胃是“后天之本”,吃不对,反而会拖垮健康。

在高考前紧张压力以及不规律饮食的情况下,脾胃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考后突然大量摄入高油、高糖、高盐以及刺激性食物,会让脾胃不堪重负。这些不良饮食不仅会引发胃胀、胃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还可能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胡维建议,考后宜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甘缓养脾”食物。虽渐入盛夏,依然不要贪凉,可用温热的绿豆汤、酸梅汤代替冰可乐,也能起到降温解暑的功效。

家中如果有考后虚弱、失眠的孩子,可以试试四神健脾汤。用山药15克、莲子10克、芡实10克、茯苓10克与瘦肉或排骨炖煮,可起到健脾祛湿、宁心安神的作用。

运动要“慢”更要“通”

备考期间,许多同学因久坐、压力大而食欲不振、气血运行不畅。考后又急于通过剧烈运动“减肥”“释放”。中医讲“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运动的关键是“顺气血、通经络”,而非“过度耗气”。

运动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轻运动”,如“两手托天理三焦”拉伸脊柱、“调理脾胃须单举”疏通中焦,每天进行15至2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

日常活动建议多“接地气”。晚饭后和家人散步30分钟,既能促进胃肠蠕动,又能借助晚风的“微凉”平衡夏季的暑热;周末去公园走走,踩踩草地、看看绿树,中医说“青色入肝”,绿色能舒缓情绪,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剧烈运动后忌立刻吹空调、喝冰水,擦干汗水待体温稍降再进空调房,防风寒入侵。

“久视”“熬夜”最伤神

高考后,许多学生会选择刷短视频到凌晨、打游戏通宵等“报复性娱乐”,中医认为“久视伤血”“熬夜伤阴”,过度消耗会让“精、气、神”迅速流失。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可设定“截止点”,如约定“晚上11点前结束聚会”“游戏打到10点就收”。

长时间用眼后,用“20-20-20法则”:每看屏幕20分钟,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缓解眼疲劳;也可以按揉“睛明穴”、“四白穴”,帮眼睛“解压”。

如果前一晚熬夜,可晨起喝一杯红枣枸杞茶,温脾阳、补气血,帮身体“回血”。

胡维表示,考后的这段时光,与其说是“放松”,不如说是“调整”——调整情绪的弦,调整脾胃的运,调整气血的流,调整神志的稳。中医养生的核心,从来不是“刻意进补”,而是“顺应自然”。期盼考生走过这段特别的“过渡期”,以更轻盈、更坚韧的姿态,奔赴下一段山海。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512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