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运动性猝死”知多少?

   2022-10-21 7260
导读

为了追求健康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但是,因为运动后出现“猝死”、如长跑后猝死,给很多热爱运动的朋友们带来了不少困惑,对于“运动性猝死”更是知之甚少。一、什么是“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是运

为了追求健康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但是,因为运动后出现“猝死”、如长跑后猝死,给很多热爱运动的朋友们带来了不少困惑,对于“运动性猝死”更是知之甚少。


一、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是运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目前国内外对于运动性猝死的时间范围没有准确定义,限制在运动结束后的30秒至24小时。因此,运动医学界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无创伤死亡。



二、“运动性猝死”原因有哪些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包括很多,除特殊意外(如撞击)、药物滥用等因素外,心血管系统异常往往是造成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患有潜在心血管疾病、或长时间运动训练导致的心血管结构异常变化是其在剧烈运动时引发急性心脏骤停甚至猝死的两个诱发因素。


科学证据表明:对于日常身体活动水平较低的普通男性来说,其在剧烈运动时出现心脏骤停的风险是不运动时的56倍;另一方面,对于运动员群体而言,每年运动性猝死(exercise related sudden death)事件的发病率约为2人/10万人,是非运动员群体的2.5倍。


研究发现:运动本身并不是引起人类死亡的原因,只是不合理的运动环境容易诱发一些导致猝死的心肌病等的发病。运动中猝死通常是因先天性心脏异常而引起的,同时年轻运动员过早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导致猝死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运动性猝死事件中,又以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事件的发生率最高。普遍认为心肌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心源性原因包括:


1.结构性心脏异常: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马凡氏综合征、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狭窄等。


2.心脏电异常: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WPW综合征、先天性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速等。


3.获得性心脏异常:感染(心肌炎)、创伤(心震荡)、毒素(不健康/提高性能的药物)、环境(低/高温)等。


此外,运动性猝死与血管系统异常紧密相关,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都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哪些运动项目更容易发生运动性猝死?


大部分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参与运动强度大、竞争较为激烈且伴随较高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是引发运动性猝死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少数情况例外。


在中国,田径(如马拉松长跑)、足球、篮球是发生运动性猝死的3个高风险项目。


在美国,篮球和橄榄球是运动性猝死发生较多的运动项目。


在法国,是自行车和田径运动。


在英国和德国,以足球、跑步的猝死率最高。


在爱尔兰,引发运动性猝死概率最高的项目是高尔夫(例外)。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308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