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一群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却把自己包装成专业“健康顾问”,一部评书机、一个咨询电话,就轻松骗得老年人上万元养老钱。2021年4月,吴江区公安局成功捣毁一个针对老年人推销假冒保健品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抓获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16名,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案例剖析
2021年3月,嫌疑人杜某、丁某等人销售保健品“参茸倍力胶囊”,通过非法途径购买的13000多条老年群体个人信息数据。
识别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买卖、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定向邮寄给老年人一部只能循环播放所谓“某解放军总医院张教授”讲述中老年人常见病症,大力鼓吹参茸倍力胶囊疗效的评书机。
识别点2
犯罪分子采取“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的方式进行“评书机”的无差别邮寄,其实评书机中只有定向的鼓吹保健品疗效的内容,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式灌输。
犯罪分子后续跟踪评书机收货状态,电话联系签收评书机的老年人群体,向其推销该胶囊,实际上市面上存在的“参茸倍力胶囊”,属于保健食品而并非药品,并没有能够主治糖尿病、高血压,及三高引起的并发症的药效。
识别点3
保健品和药品之前的区别,保健品的外包装上标有“健字号”标识,药品为“药字号”标识,两者在生产及配方组成、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疗效方面的区别、说明书和广告宣传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犯罪分子刻意混淆保健品与药品之间的差别,鼓吹保健品的药效,视老人经济条件,可在500至1300元范围内自行定价,仅仅40天时间,销售额陡增。
骗术揭秘
1
邮寄“评书机”洗脑宣传,鼓吹“保健品”功效
本案例中,诈骗团伙将目标锁定于老年人群体中,通过定向邮寄“评书机”的方式进行洗脑宣传,虚假鼓吹“参茸倍力胶囊”疗效。
2
持续电话回访,骗取老年人信任
一方面,诈骗团伙通过电话联系前期已签收“评书机”的老年人群体,自称是保健公司回访,骗取老年人信任;另一方面,诈骗团伙会不断研习推销“话术本”,丰富诈骗套路,从其他正规保健品到“参茸倍力胶囊”来逐步推销,引诱老年人上当。
3
混淆“保健品”与“药品”的概念
诈骗团伙通过自行制作添加使用说明书、改变部分外包装等方法,将原本“健字号”标识的保健品改为“药字号”标识,并虚假鼓吹该药品的治疗功效,提高售价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