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导网

扫一扫关注

生命在于运动,不在于剧烈运动

   2022-10-12 6540
导读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候,开始运动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运动猝死”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怎么爱锻炼的人反而还猝死了呢?三类运动,猝死风险高这个年龄段的人尤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候,开始运动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但“运动猝死”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怎么爱锻炼的人反而还猝死了呢?


三类运动,猝死风险高


这个年龄段的人尤其要小心!


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出现了相关症状,最终发生非创伤性死亡,在医学上叫运动性猝死。


我国运动性猝死涉及运动项目很广,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沾边。据今年4月刊发的《广东地区运动相关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跑步(33.98%)、足球(10.68%)、篮球(8.74%)。



当然啦,篮球、跑步和羽毛球三项运动在我国普及率高、参与人数多、相对于其他运动强度较大,出现运动意外的概率自然会升高。


调查还发现:


在猝死人群中,非体力劳动者更容易发生运动相关猝死;39岁以上至5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其次是19岁以上至39 岁年龄段。


运动本是为了强身健体,为何会夺命?


常说运动是良医,运动是良药。这话确实不假。


适度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水平提升呼吸系统功能水平,运动还可以降低中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甚至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除此以外,运动还有着缓和神经肌肉紧张,达到放松镇静、身心愉悦的效果。



或许大家都有运动过后心跳加速的体验,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对健康人而言,及时休息就能复原。


运动猝死的患者,绝大多数身体本来就有问题,其中心脏问题较为多发,占81%。


人在运动时,会增加心脏负荷,如果运动者本身有心脏问题,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引发心跳呼吸骤停,导致猝死。


此外,高温、寒冷、低气压、过度疲劳、空腹、运动太过剧烈等,也都是运动猝死的常见诱因。


在运动者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出现这些诱因,就等于火上浇油。


另外,现代人喜欢熬夜,压力又大,经常会休息不好或者过度疲劳,这些都可能诱发心源性猝死,尤其要引起警惕。



生命在于运动,不在于剧烈运动


中国的中老年人,很多身体出了毛病了,才知道该养生,于是开始早晚运动。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传统养生理论中从来没有鼓励中老年人剧烈运动。更多的是取法自然的一些运动方法,比如五禽戏、太极拳,这些古法健身方式无不讲究缓慢、柔和。



运动不是心血来潮,不是简单粗暴的“说动就动”。普通人在运动前即使不做健康筛查,也至少要有这样的意识:


先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运动:既往有心脏病史、晕厥病史,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异常疲劳等情况(可能就是先兆),必须马上停止运动并及时就诊。


科学选择运动时间:天气渐冷的情况下,理想的锻炼时间为下午三四点钟。要避免阴霾、空气质量不好时外出运动。


要科学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运动中不盲目坚持,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早终止运动。


运动时要抱着娱乐的态度、合理安排时间和强度,不要随意跟别人比赛竞争、逞一时之强。


均衡的营养、适当地运动、充足的休息是才保养身体的三要素,千万注意各方面都要适量,小心过犹不及!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dw166.com/news/show-300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